2020年5月30日上午,由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、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联办的“抗疫精神与中国文化”暨第七届中国文化发展论坛,在湖北大学思睿厅召开。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喻立平,湖北大学校长谢红星出席论坛并致辞。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江畅教授,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“特支计划”领军人才、商学院马勇教授等专家出席并作主旨报告。湖北大学相关单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师生代表、校友、网民1800余人通过“云会议”参加了论坛。教育部政治学类教指委委员、我院院长徐方平教授应邀出席。
徐教授在论坛作了《天下为公 方行大道——抗疫精神的文化解读》的演讲。他指出:尽管中国抗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战略性成果,但是还没有到鸣锣收兵的时候。4个多月惊涛骇浪的中国抗疫,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,形成了弥足珍贵的抗疫精神。学界认为主要包括:万众一心、同舟共济的守望相助精神;闻令而动、雷厉风行的英勇战斗精神;顾全大局、壮士断腕的“一盘棋”精神;舍生忘死、逆行而上的英雄主义精神;充满信心、敢于胜利的积极乐观精神。他认为这些抗疫精神的形成,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“天下为公”、“艰苦奋斗”和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等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。
徐教授认为“天下为公”等优秀传统文化对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儒家经典《礼记·礼运》所说的 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,是说以天下为己任、公而忘私的思想,就是人类社会共同遵守的价值观“大道”。延伸一下,就是只有坚持知行合一,胸怀天下,为人民谋福祉,才能使社会行走在良性发展的“大道”上。孙中山对“天下为公”情有独钟,为人题词多达32次,喊出了“振兴中华”的口号。李大钊以“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”的担当,救国救民,英勇就义。毛泽东强调“为人民服务”,务必保持“艰苦奋斗”的优良作风。习近平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倡导“以人民为中心”,为人民谋福祉。
徐教授还认为:疫情暴发之初,党和政府研判应对需要时间,舆情难免复杂多变。有的人在关键时刻,挑刺多,鼓劲少,过多宣泄负面情绪;还有的人不力所能及地做些有意义的事,坐而论道,谈文化启蒙和人性等。文化启蒙和人性问题,的确需要谈,但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谈的。中国抗疫能够走上天下为公的“大道”,得益于伟大的抗疫精神。中国向世界24个国家派出了26支援助医疗队,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享抗疫经验,努力构建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“大道”,就是最大的天下为公!正如外交部长王毅5月24日对中外记者所强调的那样:面对疫情在各国的肆虐,中国不是救世主,但我们愿做及时雨,愿做朋友危难时同舟共济的真诚伙伴。